让14亿人口全民用上电!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导读
中国14亿人全民用上电,前一段时间有点火,但很多人还是不大清楚这其中的意义。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话说2015年12月23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全国最后9614户3.98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解决。
国务院要求这年年底全民用上电,中国的电网企业提前完成任务。
放眼全球,中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让14亿人口全民用上电的国家。决心之大,史无前例,哪怕是1户人家,电杆电线也要架。
其实在“九五”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初级电气化的大发展和第一次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已经解决了全国97%人口的用电问题:大电网覆盖了中国80%的农村地区,内陆经济发达的主要省份率先实现了户户通电。只有四川、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广西、云南等地的边远山区还有一定数量的村庄和农户无电可用。
在从乡乡通电到村村通电,再从村村通电到户户通电的过程中,中国电网人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哪怕只为1户人家,线也要架、电也要通。这种做法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任何一个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都不会做。
但是,中国的电网企业却这么干了!
重庆中益乡,80%都是高山,山脊陡峭、地广人稀,供电员工在此处奋战了2个月,人工搬运电杆上山,架设7根电杆为华溪村偏岩坝台区的7户人家供电,架设36根电杆专为光明村余家坝台区2户人家供电。而每户人家的电费也就每月20多元……
1996年2月18日(除夕),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户户通电。为了给临沂蒙山顶上的几户人家通电,30多名电力工人奋战50天,架线6公里、立杆100多根,终于将电送上蒙山山顶。
在陕西西安蓝田县焦岱镇樊家村,供电公司更是架设500米“专线”,只为一户低保户供电。这些,只是中国户户通电、服务民生的冰山一角,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今,即使在最偏远的农村,供电可靠率都达到99.8%。
施工之难,史无前例,地处高原险峰,电也要通,在中国的高原险峰,可能缺氧,但不会缺电!在西藏,当年未通电地区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架设线路要翻越高山,运输靠牦牛运、马帮驮、人肩扛。有的地方施工周期短,地处高原峡谷内,全年无霜期仅为110天左右。
中国电网人克服了所有的困难,甚至把大电网的电送上了珠峰大本营。2014年4月12日,随着一条10千伏供电线路合闸送电,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正式通电。电网人通过大电网延伸方式,让沿途21个乡村1011户居民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用上了可靠电力。
在继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之后,2018年11月23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高压电网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也投运了!中国电网人冒着生命危险将电送到险峰、送到绝壁、送到云端,造就了14亿人全部用电的神话。
成本之高,史无前例,100年收不回成本,电网也要建。这一点很多人不太了解。“户户通电”工程投入巨大,平均每户投资1.33万元,通电成本是正常农村通电成本的10倍以上。
青海、新疆、西藏、四川等省区的部分偏远地区,每户投资达4万元左右,按照农户月正常用电量50千瓦时计算,可供家庭用电100年。这还不算上投入资金的利息以及日常的人工维护成本。
比如,四川若尔盖包座乡俄若村卡美寨,距离县城110多公里,有无电户47户249人。解决用电问题需要从邻近的九寨县接引电源,建设15.6公里10千伏线路及相应设施,总投资393.55万元,户均投资8.37万元。仅供电部分的投资就与农村建房的成本相当。
然而就算这样,电网的毛细血管还是义无反顾地伸到了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
有人会问:既然工程这么难建,耗资如此巨大,一两百年收不回成本,为什么还要费这么大力气干?
中国告诉你: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共同富裕,人民不能没有电!
有电,才能看电视、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
有电,才能通水、通铁路,才能通往美好生活;
有电,才能搞养殖、办工厂,才有脱贫的希望;
电力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从经济、战略、发展多个层面考虑,非通不可!
于是,这个让世界惊叹的电力奇迹就这样在中国出现了!
14亿人全民用电,中国为什么能?
归根结底一句话:
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