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四川小目标:全省GDP年均增长6%、经济总量再跨上两个万亿元台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四川将如何迈向治蜀兴川新台阶?1月30日开幕的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四川省政府组织编制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筒称《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从经济实力、发展活力、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六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展望2035年,《纲要草案》提出四川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采取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描绘了经济、科技、法治、文化、生态、开放、民生等方面的远景目标。
《纲要草案》对“十四五”发展目标作了量化、具体化,提出五大类21个主要指标,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其中13个预期性指标,主要是通过政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市场主体来推动实现;8个约束性指标,集中在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需要强化政府职能职责,主要由政府推动来实现。例如,在预期性目标上,《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经济总量再跨上两个万亿元台阶;同时,《纲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
此外,这21个主要指标还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高于全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增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大气、水体等质量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纲要草案》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从14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谋划安排。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