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将启动综合交通万亿工程
1月30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议听取了代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四川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厚植市场腹地优势。同时,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
启动综合交通万亿工程
报告提出,四川将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个三年行动,扎实抓好700个省重点项目特别是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启动综合交通万亿工程,建成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汉巴南城际铁路、宜宾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乐山机场、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等项目。
▲1月22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始第一阶段试飞
四川还将抓好中国“气大庆”和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基地等能源项目。推进“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五横六纵”生态水网。加快建设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大对5G应用场景等领域投入,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和争取,用好用活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持续向社会资本集中推介重点领域项目,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在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方面,四川持续实施收入保障计划和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更新换代。举办川派餐饮促进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川菜走出去”,打造一批美食地标区县。分类建设小店集聚区,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培育电商直播基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和“首店经济”,建设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圈,发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和数字消费,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
报告提出,四川将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物流基地,培育大型区域商品配送分拨中心,设立统一监管的城市集中配送示范区。同时,四川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开展“小县优城”创建试点行动和“做大做强中心镇行动”,打造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和小城镇。稳妥推进县改市、县(市)改区、镇改街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宜居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新改造6000个城镇老旧小区。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实施新一轮污水处理设施建“三年方案”,健全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机制。
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
在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方面,四川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召开开放发展大会,对接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领性工程,推动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创建第二批协同改革先行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大力推进精准招商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加快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精心办好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积极筹办西博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
▲青白江铁路港
同时,四川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依法赋予乡镇(街道)办理。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现投资项目全程网办。推动外商投资事项“一站办结”,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施数字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省统一的大数据资源中心,聚焦“连、通、办”问题,打破“信息孤岛”,擦亮“天府通办”品牌,完善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互联网+监管”,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