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如此渴望一份有编制的工作?|《我的二本学生》连载
(图片来源:千图网)
“阡陌的述说”继续连载文学作品!
本期连载的是《我的二本学生》
作者:黄灯
“看见他们”
“看见更多的年轻人”
梁鸿贾樟柯韩少功
—特别推荐—
“哪怕二本院校的孩子”
“还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
从某种程度而言
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
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中国年轻群体
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阡陌的述说2023.01.10阡陌的述说2023.01.10
12:08未知来源
播放
阡陌的述说2023.01.10音频:00:0012:07后退15秒倍速快进15秒
(
第四章
)
(
“导师制”——刘婉丽
)
阡陌的述说
研究生的梦想和痛苦
(图片来源:千图网)
1
她焦虑的根源/无法排解
婉丽现在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如此辛苦,最根本的原因,既不是大学时代缺乏老师的指引,也不来自没有较早地做职业规划,更不来自“情商低、不狡猾”,而是和西北农家的出身、和高考失利所带来的限制有更深的关联。
“一个地方被堵了,另外一处也透风漏雨,处处都是陷阱,没有人告诉你怎么躲开,迟早都会撞上”。每个月有几天,她情绪特别低落、沮丧到无以复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焦虑的那几天,心情低落到不想去奋斗,总感觉做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就算我有那个力气,也不想去干,感觉没劲头,真的绝望了。但消沉几天,我又恐惧,越消沉越恐惧,于是又奋起,又去努力,又去看书,就这样徘徊好多次,任无数细小的事情消耗我”。
情绪低落的日子,读研的师姐,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鼓励婉丽去打坐,去听《大悲咒》,她笑称:“我已经不吃肉了,是佛系少女了,让我打坐,我还是会为未来而浮躁啊,听了《大悲咒》,还是没有用啊。”
研究生还有一年毕业,不似几年前本科毕业时,因为心存考研的梦想,自己还有缓冲的余地,经过多年的跋涉,她发现读研最后,还得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而飞涨的房价,总是让她隐隐约约地感觉,离广州越来越远。
她清晰地意识到,“对我们这一代农村孩子而言,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了”,和其他懵懂的同龄人比较起来,婉丽对自己群体铁一般的命运,有更为敏感的认知,这是她焦虑的根源,也是她无法排解的死结。
(图片来源:千图网)
2
唯一做到和掌控的/足够努力
婉丽曾经想过接着读博士,但已没有当初考硕士破釜沉舟的勇气,内心真实的声音让她纠结,“既怕考不上,也怕考上后,还得面临找工作”。谁也无法预料现实的变化,就如她从来没有想到龙洞的房价,短短几年,会蹿得如此高不可攀。
更多时候,婉丽感觉自己的状态,从高中开始的漂浮、迷茫,哪怕在考上研究生后,都没有消解掉。每一步的艰难,每一步背后的不确定,只会加剧她从小因为家庭变故所致的不安全感。她拼命读书,像高中阶段一样,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深造,结果的不确定,她无法掌控,她唯一能做到和掌控的,是自己足够努力。
婉丽坦言:“我一想到通过自我的努力,还不一定成功,就绝望得想哭。我还想过走歪路,想过哪里有一个干爹型的人,帮我找一份工作,让我安稳下来,然后我再去追求梦想,再去提升自己。”
(图片来源:千图网)
很多时候,婉丽会想起北方的生活。她置身南方的广州,恍然如梦。尽管北方的秋天,因为萧瑟、肃杀以及无边的落叶,会给她带来悲伤情绪所致的快意,但她排解不了北方给她的感觉始终是寒冷,深入骨髓的寒冷,“冷得我的脸,感觉都要掉下来”。
除了寒冷,还有缺水的记忆,让她无可奈何又刻骨铭心,家里打的水窖,妈妈特别在乎,总是要将院子扫三四遍,以储备雨水家用。冬天的时候,她拿个粗勺子,跟在哥哥、姐姐屁股后面,一起去抬雪。沉重的雪块,危险的路面,让她无能为力,她又冷又怕,既怕摔跤,也怕爸爸对他们的责骂。
她不喜欢拉水,但对北方的孩子而言,拉水几乎是最常见的家务。在此以前,她无法想象,南方的水,能从水龙头源源不断地跑出。她也不擅长干农活,从小就感觉自己笨手笨脚,父亲叫她去放牛、扬灰,她总难以找到得心应手的感觉,难以从沉重的劳动中获得满足。
繁重的农活,更激起她从黄土高坡飞出的愿望,她难以理解,妈妈为何总是将姐姐从南方带回去的电饭煲,擦得一尘不染,然后又高高束起。
家里的老房子还在,但通往村庄的路,早已挖得面目全非。
(图片来源:千图网)
妈妈认准有编制的工作,总希望她研究生毕业以后,像村里其他念书的孩子一样,去新疆工作,去考新疆的公务员。他们都知道新疆的编制多,婉丽偶尔也会有这种想法,但还是舍不得离开广州。
在和妈妈独自相处时,她坦白告诉妈妈,自己不喜欢老家,有时还会情绪化地责怪妈妈:“为什么要生下我?为什么要将我生在这样一个地方?我一路走过来,辛苦得要死,还不如死在路上。”妈妈听后,只是沉默,但婉丽就是忍不住,想和妈妈说这些话。
她明白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在广州,她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这样问自己,“不想让未来的孩子那么苦,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过得去的条件,宁愿不生”。
(图片来源:千图网)
3
一边在改变/一边在绝望
毫无疑问,尽管婉丽认为自己年龄已大,但相比漫长的人生,她事实上正处于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念硕士期间,有三个男孩向她示爱,一个是暨南大学近代史的博士;一个是就职广州农工商学院的硕士,尽管收入不多,但已经咬牙在增城买了房子;还有一个是番禺本地人,男孩没念什么书,有一个好逸恶劳的哥哥,但家里有三栋房子,番禺男孩的父母见过婉丽,非常喜欢她。婉丽仔细向妈妈讲起这些情况,妈妈的择婿标准只有一条:是否拥有体制内的编制工作。
她对三个男孩都没有太多爱的感觉,她觉得自己太忙、太累,也没有时间去纠缠太多,无论男方拥有什么,都不能给她带来踏实的安全感。她始终坚信一点,“只有自己稳定了,就什么都不怕”,这也许是南方的广州,给她带来的最深刻变化。
尽管婉丽将自己目前的状态,概括为“一边在改变,一边在绝望吧”;尽管她认为,“现实密不透风,留给我们的只有一条很小的缝,就是这样一条缝,我怎么努力都钻不过去”;但她也承认,比起童年的生活,现在已经好了很多,至少一家人不会东躲西藏,不用担心讨债的上门。
哥哥已在西安工作,姐姐已经成家。爸爸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对妈妈也好得不得了。更为重要的是,来自西北的婉丽,已是广州一所大学的研究生,等待真正的毕业季来临,也许,她会有自己的好运。
(图片来源:千图网)
请关注明日《我的二本学生》连载
在漠视中长大的
小镇男孩徐则良
又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
期待明天的分享
作者:黄灯
“二本学生作为全中国最普通的年轻人
他们是和脚下大地黏附最紧的生命
是最能倾听到祖国大地呼吸的年轻群体”—黄灯
未完待续
读书品人生
下一期我们在这等候您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阡陌的述说|倾听你的述说
可以是关于生活上的琐碎
也可以是关于情感上的困惑
更可以是关于工作上的压力
我们来回答你的问题
希望收到你的来信
解答你的困惑
注:以600字为限,可以尝试在300字内完成一个情感问题发邮件,我们将会择优选择回答。请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邮箱jjsn2207@126.com。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我的二本学生》节选
作者|黄灯
主播|李海洋
编辑|李滟
责编|康轩山
主编|张玮
监审|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