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扶贫道路上的他:帮村里建起300亩种植基地,却与家人“爽约”了……

时间 • 2025-10-28 21:30:06
凉山
脱贫
地图

今天(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10名个人、10个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其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光荣上榜。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以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荣誉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助理农艺师朱地图惹,2018年6月被选派为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挂任凉山州越西县大瑞镇农业专员,对口帮扶瑞龙村。去年11月13日,他在前往医院就诊途中突发疾病不幸逝世,年仅35岁。

▲朱地图惹

延迟婚期

从凉山州走出来的孩子第一个报名“回家”

2018年6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在得知自己经层层推荐,被省委省政府选为凉山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员时,朱地图惹立即给自己在成都上班的好朋友米进兵打了一通电话:“务吾(彝语:大哥的意思),走,回凉山去干工作”,“当时,很明显能从电话里听出他那满腔的自豪感和一股子的兴奋劲儿。”米进兵回忆道。

在家人和朋友眼里,朱地图惹一直都很勤奋和上进。妻子李学英说,她和朱地图惹都是凉山人,丈夫家境很普通甚至有些捉襟见肘,公公婆婆都患有长期慢性病,老公是家里的幼子,从小喜欢读书,是在亲戚邻里的帮衬下走出大山、上完大学的,在得知要选派凉山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员时,他在单位第一个报了名。

“那时我们还在处对象,没有结婚,2018年6月的一天下午,他约我下班后见面,见面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我俩都是从大凉山走出来的,能在成都扎根很不容易,不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现在有机会回凉山参与脱贫攻坚,我想回去建设家乡,把更多的希望带给那里的父老乡亲。”李学英说。就这样,朱地图惹主动延迟了婚期,暂别当时热恋中的女友,怀揣一颗回报桑梓的赤子之心,肩负组织重托,背上行囊,踏上了回乡的路。按照组织安排,朱地图惹同志被派往越西县大瑞镇担任农业专员。

▲朱地图惹

把村民当家人

送文具,鼓励孩子好好读书走出大山

朱地图惹是凉山州西昌人,标准的彝族小伙儿,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有深厚的感情。但刚到大瑞镇瑞龙村驻点时还是被当地的景象惊呆了,这个离县城不到10公里的村落居然是这样的光景,进村入户的道路坑洼不平,当时正值雨季,路面泥泞不堪,全村没有一盏路灯,村民出行极为不便。“震惊归震惊,也正是因为这里贫穷落后,组织才选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开展帮扶”朱地图惹心里这样想。

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朱地图惹迅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的工作和生活,利用他了解彝乡风土人情,又熟悉扶贫政策的优势,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把每一户贫困户的住址、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具体困难等都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回到村委会后再找第一书记和其他村干部商量解决办法,并随时跟踪进展,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止。

在入户过程中,看到谁家有个急事难事,他也总是主动搭手帮忙,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晓兵回想起朱地图惹去世前两天去他家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那天王晓兵告诉朱地图惹家里的自来水龙头不出水了,他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帮忙查找原因,发现是输水管线损坏导致无法正常供水,便立即找来新水管和工具,及时修好了水管,恢复了供水。曲木阿且子一个人带着两个娃,过得很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也让这家人意志有些消沉,朱地图惹经常到他家走访,进屋就拿起扫帚帮忙打扫卫生,几次下来,曲木阿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便主动把家庭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环境整洁了,人的精气神也更足了。连续两年“六·一”儿童节,他还自掏腰包给曲木阿且子的两个娃娃购买书包、笔、本子等文具用品,鼓励他们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去外面更大的世界。

▲朱地图惹(右)

自掏腰包

组织考察甜樱桃、优质核桃、蔬菜大棚、中药材种植等项目

要想富,先修路。瑞龙村虽然多年前已经通了砂石路,但经过长期雨水冲刷和车辆碾压,早已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常态。为了改变村庄环境,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朱地图惹带着村组干部白天搞测量、晚上加班做方案,积极争取县级主管部门和大瑞镇党委政府支持,硬化了通村入户道路3.6公里,在村里主干道上安装路灯60盏,逐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今的瑞龙村,道路更好了,路灯更亮了,村容更美了。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办法。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朱地图惹发现老百姓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带动。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地图惹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一道,深入挖掘瑞龙村资源优势,制定了帮扶工作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并提出了“强班子、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好、交通便捷、地势平坦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果蔬种植。

为了说服村民把土地集中起来,达到规模种植效益,朱地图惹和村组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在春播繁忙的田间地头、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为打消村民们的疑虑,让大家看到发展产业致富的效果,他还自费组织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和村民代表到西昌、乐山、眉山等地考察甜樱桃、优质核桃、蔬菜大棚、中药材种植等项目。

在朱地图惹的大力推动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瑞龙村建起了300亩种植基地,还积极为大瑞镇苹果产业园区协调流转土地400余亩,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3万元。

再次爽约

短短几句话成家人最后的回忆

2018年底,朱地图惹与妻子李学英一再推迟的婚礼终于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举行了。由于村里工作任务繁重,他与妻子总是聚少离多,两年来,在一起的时间总共还不到30天,新婚假未休满就匆匆返回岗位,妻子怀孕产检他不在身边,妻子临盆分娩他仍不在身边,儿子满周岁了加起来见面的次数也不过5次……他满怀歉意地告诉李学英,“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工作都要往前赶,等到全面胜利以后,我肯定好好陪你和儿子”。然而,这回他再次爽约了……

2020年11月13日早上,因身体不适,朱地图惹向大瑞镇党委和镇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请了一天假到西昌检查身体,中午回到位于西昌市太和镇父母家中拿之前的病历,临走时询问了父母亲近期身体状况,又急着往医院赶。出发前母亲拉着他的手说“朱地啊,回来了就多待一会吧,晚上在家吃了饭再走”。

面对母亲的挽留,他很愧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聚少离多的日子已成了常态。他很想好好陪陪父母、妻儿,尽情享受家庭生活,可现在还真不是时候。“阿麽,现在是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干部都没休息,我也不能拖了后腿,待脱贫摘了帽,‘战斗’胜利了,我再好好陪您和阿达。下午我看了病就赶回去上班了,您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说罢,便出了门,可谁知就是这样短短的几句话,竟成了他留给家人最后的回忆。

去年12月14日,朱地图惹同志被省人社厅、省直机关工委、省扶贫开发局给予四川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追记大功;今年2月5日,被中共成都市委追授“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图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