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星辰大海”的心愿:2023年,期待更多“成都造”闪耀太空!

时间 • 2025-10-29 06:09:36
航天
成都
目标

又到岁末,辞旧迎新。新的一年,你有什么期待?

12月31日,成都发布将联合天府双塔的独家运营商成都高新文创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一场公益跨年灯光秀——“TO2023:烟火成都幸福年年”,期待2023年“遇见成都好事兔much”。

征集中,我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心愿:一份来自“星辰大海”的心愿,中国电科首席专家柴霖的2023年有三个小目标,“我国正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这给航天人提出了三个目标,每一个目标其实都给了‘成都造’带来新的任务和空间。”柴霖期待,2023年看到更多“成都造”在卫星互联网工程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

“十年磨一剑”

“三件套”托起中国航天梦

柴霖多次提到“成都造”。

今年10月31日,我国迄今为止发射的最重载荷——梦天实验舱发射至预定轨道。至此,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就在这一最重载荷身上,留下了“成都造”的身影。

▲中国电科首席专家柴霖

十年前,柴霖和中电十所空间站团队进行技术攻坚,希望做国际上第一个大型综合化载荷。事实上,这一尝试当时在国际上并没有先例。当柴霖和团队成员瞄准填补技术空白时,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全国产”。

过去十年,在奔向宏大科研目标的征途上,一个个科研难题接踵而至,柴霖和团队成员奋起攻坚。从去年到今年的大半年时间里,柴霖和团队成员一直在河北涞水进行外场系统联试,在此期间,10余种国产化元器件的软硬件设备都做完了外场联试,8大功能30多种工作模式运行流畅。

在国家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十年中,来自中电十所的“成都造”产品一直在为实现航天梦提供强大推动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从天宫实验室到空间站,载人航天的30年时间,中电十所“打满全场”,“三件套”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制造强市动能澎湃

期待更多“成都造”闪耀太空

在成都的经济发展拼图中,制造业成为其中“关键一环”。《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赫然在列。

产业建圈强链持续推动,成效逐渐凸显。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航空航天主营业务收入1201亿元、增长30.7%。

新的一年,航天强国的征途任重道远,作为成都航空航天科研力量的一员,展望新一年的工作愿景,柴霖内心也确立了几个全新的目标。在他看来,每一个目标其实都赋予了“成都造”新的任务和空间。

▲柴霖和他的团队

柴霖的第一个目标是,深空探测要向更远处进发,而我国第一个深空测控站,也是亚洲口径最大、接收灵敏度最高、连续波发射功率最强和作用距离最远的测控系统就是“成都造”,这能够推动我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

第二个目标是,将把中国空间站最大载荷持续更新升级,使其不断成长演化、能力提升。

最后,他希望2023年看到更多“成都造”在卫星互联网工程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

对于2023年,你有哪些期待?关于2023,还有哪些心愿?

我们将精选若干条留言,于跨年夜当晚,在成都地标建筑——天府双塔主题灯光视频中滚动播出。跨年灯光秀活动的当晚,成都发布、红星新闻还将全程直播见证。我们也倡导大家,通过直播一起云跨年,线上许下新年心愿。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宋嘉问

摄影记者吕国应

编辑黎孟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